国家森林一类资源清查(一调)是怎么回事

国家森林一类资源清查(一调)是怎么回事

一 调是行内人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简称,它的目的就是掌握全国的森林资源的按照时间变化情况,国家定期对外发布的“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 量”,“森林面积”,“物种变化情况”,“森林健康状况”,“土地沙化、荒漠化情况”,“湿地类型及分布变化”,等指标都是来自于一调。

为了获取这些信息,国家采取了系列“标准化的技术”:

1、国家设立的样地是标准化的。首先,样地位置是永久不变的。布设的方法是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BJ-54)上面布设,布设时间是1978年,样地间距4×8km,(在纬度方向上差4km,在经度方向上差8km),位置在凡能被8km整 除的纵横公里网坐标的交点上。由于不同纬度的每度经度线的长度不一样,所以,这种布设不是按照经纬度布设的,和经纬度总是有些差异,这样公里网和经纬度网 在有些地方是重合的,在有些却是不同的。实际上,公里网和经纬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准确定位,所以在适当的地区完全可以互相换算,这就给工作带来很 大的方便。当然由于是在地形图上布设的,地形图大小是有限制的,每一幅地形图和另外一幅相邻地形图由于地球形状的关系总是有重合及大小差异的,所以另外采 用了“补点”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在陕西一共布设了6440个固定点。其次,样地的大小是一样的,每个样地的大小在地形图上的边长都是28.28m,就是说水平距离都是28.28m,面积0.08ha,不论山区的地形多么复杂,坡度多么陡。样地的编号顺序以陕西省地形图为准,按照从西北向东南顺序排列。

这样一来每次测量都要到该早已设置好的样地去进行,必须找到原来的样地,而且必须准确地找到原来的四点,即西南点,西北点,东北电,和东南点。必须用仪器准确测出原来的点,这就叫“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为了配合全国行动,陕西省在1989年又增加了1079个地方样地,布设在国家相邻四个样地所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交叉点上,大小和测量标准和国家点一样,编号不同。

2、测量的周期一定。周期是5年,在夏季生长季节进行。2009年是第八次复测。

3、表格是标准化的表格,纸张大小,图标格式都是统一的。

4、指标是标准化,代号化的。为了计算机运算方便,对各种指标都统一规定了代号。在现场填写的时候要填写各种具体指标,而在搞内业时要加进标准代号。指标一共有80个。

5、使用的仪器也是统一的。例如,近几年GPS技术成熟,为了准确找到样地,就使用了麦哲伦(MAGELLAN)GPS手持机,这种定位机的误差在5米以内,根据我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小于5m。一个题外话,本来2009年配发的应该是最新的,至少是2008年出产的麦哲伦600,但是实际配发的是2007年出产的麦哲伦500,给的说明书却是麦哲伦600的,国家腐败如此矣!另外,测量胸径的米尺也是标准的,尺子柔软弹性好,可以直接读出直径。使用的测量四点的仪器是罗盘仪,误差校准办法都有明确规定。另外使用的牌子(定位树木用),水泥桩(定位西南点用),测绳(量距离用)都是国家统一配发。

过 去,国家为了在大地上准确定位做了许多辅助规定,例如引入一个“引点”的概念,引点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找到样地的西南点,所以规定“引点”必须是很明 显的地面物体,山头也可,固定建筑也可,河流与公路交点也可,等等。而且必须从引点出发,运用罗盘仪和米尺的指引找到样地西南角点。但是这个规定在使用GPS的今天,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劳力,而且测量的人员都是去过样地无数次的当地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人家一下就能凭自己的综合感官找到样地,分毫不差,所以这些规定很蹩脚。

实际上,在搞过一次以后,其它次数都是轻车熟路,有许多根本不用去看。那么多点,实际上真正的有林地的点在全国平均可能不到20%,在我们这里也是。多数点落在农田、村镇、企业、城市建筑等里面。永久存在的树木绝大多数在山区林区。

为了让大家把每个样地都去看看,今年有新的规定,必须采集去样地的GPS航迹,另外必须到样地以后照相。

样地是固定的,但是样地里面的树木,草本和灌木的生长情况是复杂的,有的树木树龄长,过去已经测量过多次,有的新长上来,有的已经枯死,采伐,为了记录这种内部变化或者不变化的情况,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凡是乔木,在胸径达到5cm以 上必须列入下次本次测量和以后测量名录,为此必须给该树编号定位,定位用罗盘仪和测绳进行,从西南角桩为基点,以此树木为另一点,确定一条地球上唯一的线 段,下次根据这条线段记录找出这颗树。为了配合下次测量,在该树上本次测量的位置(胸径处)用红漆图圈定点,下次依然测量此处位置,不论是否在1.3m高处,另外用钉子把该树的铝制牌号钉在树的显眼处(规定在下部)。而且要在示意图上标出该树的位置。

对于林内的树高测量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不用实测,但是必须目估(用眼睛估计);然后现场计算出该片林子内所有达到5cm以上的树平均直径,找出对应的几个树,实际测量他们的树高,记录平均值,作为该片林子的平均树高。

实际上有些树木是恰好在不同地类的交叉地区,这种情况的树木它叫“跨角林”,也要记录。

对 于林内的灌木和草本,则必须准确写出它们的名称。因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对于这一点几乎无法完美的办到。植被种类繁多,绝大多数人搞了一辈子林业,植物也不能 全认识,所以这次要求对不认识的照相,让植物分类学家辨认。对于盖度、下木、更新等则必须现场确定。调查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块能代表此样地的地块,打出2×2m的样方一块,调查里面的植物。

样地调查标准表一共8页,情况如下:

扉页:上面有总体名称(陕西),样地号、样地形状(正方形)、样地面积(0.08公顷)、样地地理坐标纵   横   样地间距、地形图图幅号、地方行政编码、林业行政编码(实际上两者一样)、市、县、乡、村、小地名,调查员、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向导、检查员、调查日期、检查日期等。

次页: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样地号,样地引点位置图,样地位置图(都是人为画的草图),引点样地特征说明,样地引线测量记录,样地周界测量记录。

表二样地因子调查记录,共80个指标,包括样地情况9个,地貌指标6个,土壤指标4个,植被指标5个,地类和权属指标6个,土地情况(侵蚀荒漠化和湿地)指标10个,林种指标15个,生态指标4个,林木变化指标5个,林木蓄积指标4个,其它指标若干。

表三、跨角林调查记录表

表四、每木检尺表

五(图)样木位置示意图,有固定标志说明

六 平均样木调查记录表

表七 荒漠化石漠化调查记录表

表八 森林灾害情况调查记录表

表九 植被样方调查记录表

表十 天然更新调查记录(样方)

表十一 复查期内样地变化情况调查记录

表十二 下木调查记录(样方)

表十三  未成林造林地调查记录

GPS型号,航迹采集时间、距离、途径,照片的数量,返回时间等。

在实际操作当中,这些事情有些可以简化,有些则很复杂,很费事。比如,如果样地在山里的陡坡上,那么就很麻烦。米尺不可能拉出一条28.28m长的直线来,米尺必须随着地形高度走,出来的是条曲线,因此四界的误差很大,而且陡坡上要换算为平面,由于坡度也是变化的,所以实际长度大大超过28.28m, 而且是不好确定的。为此必须在首次定位四个角的时候,必须准确测量,定出四个角。否则以后操作变数很大。由于我们在规定的时候只把西南角桩作为标准,所以 在陡地上每次都要测其它三个角桩,给定位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在悬崖或者陡坡上,人的安全尚且不能保证,测量就很费事。所以我考虑可以用GPS准确定位四个点,实际这样操作很容易而且准确,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连接四个点组成周界,在周界确定以后可以测量标准木。有的样地中的样木数量达到100个,甚至达到300个,这种情况下用罗盘仪根本看不到另外三个点。也不能看到林内样木,何况有草本和树叶阻挡,所以用罗盘准绳是很原始很落后的方法。简直就是活受罪。

我的想法是,对于特殊的有林地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四个点都埋设水泥桩,但是水泥桩中应该加入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或者GPS跟踪记号(例如一个电子元件),这样在下次调查的时候,直接根据水泥桩发出的信号查找。第二,用林业专用激光仪定四界,并且在复测时候保证激光不熄火。第三,用GPS定位样木,用GPS定位样木,查找样木可以避免漏测,具体可以这样,把28.28m划分为以5m为间隔(或者10m)的小块,具体分为36块(9块)。用GPS定出每块中心的纵横坐标(事先编号输入GPS,作为兴趣点),用GPS在现地找到该点,然后用米尺测量或者复查,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漏测得情况发生,减少劳动强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一调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

我 们林业本来就是艰苦行业,有些样地一天就不能返回,必须在山上过夜,有些时间很紧张,以前为了当天返回,许多工作做的很不到位。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情。上级不关心下级,下级就胡乱忽悠上级,情理之中的事情。我复查了一下以前的资料,里面实际问题很多。何况森林本身就是变数很大的,就是完全按照操作标 准也没有必要。例如在一片林相一致的灌木林地或者草地,打样方四界的必要性几乎为零,灌木林很浓密根本也进不去。

一调还有一些其它辅助规定,例如西南角点周围要用红漆标出定位树,例如关于样地地类变化的规定,例如关于内业,例如关于复查检查等,这里不再叙述。

 

——————————————————————————————————————

转自: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615&do=blog&id=245534